首页 > 学科质量 > 正文
【师韵·逐梦】课标引领,技术赋能,打造课堂新样态
来源:
发布时间:2024年01月02日

课标引领,技术赋能

打造课堂新样态

丰庄中学2023学年

教学节课堂展示活动



 





     为引领全体教师持续学习新课标、实践新课标,积极探索数字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优化课堂组织形式,促进教学方式转变,提升课堂品质,2023年11月10日—2023年12月29日,我校开展了以“课标引领,技术赋能,打造课堂新样态”为主题的教学节系列活动。活动分为“示范引领  探索实践”、“感悟思考篇”二个阶段进行。


01

示范引领  探索实践

语文教研组


 




丁瑜老师课例展示《猫》。本节课丁老师运用任务驱动的形式,用学习任务单和纸笔系统相结合激发学生参与课堂的主体性。注重语文核心素养的语言的构建,并且在课堂把“人本主义”教学理念贯穿始终,因学情而灵活定环节,始终尊重学生主体表达和思考的探究性。


教研组点评:

本节课有以下亮点:1.启发学生,让静态知识动态化。本节课在“猫被冤枉渊源探寻”的问题驱动下,让学生在文本阅读中追根寻源,学生的思维穿过文本的魅力,能将间接知识在实践探究中动态化,很好的实现了新课标要求“文本知识在情境问题驱动中转化为学生的能力”。2、数字赋能课堂,让学生主动学习。采用四人小组合作、讨论、探究的方法,让学生由被动变为主动,把个人自学、小组交流、教师指点等有机地结合起来,结合纸笔系统及时反馈讨论成果,激发学习热情,挖掘了个体学习潜能,增大了信息量,使学生在互补促进中共同提高。


3.jpg


数学教研组

张毅超老师课例展示《等可能事件》。本节课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读天气预报”导入新课,又结合掷骰子、摸球等活动,让学生辨析概念。例题设计来自古代风俗百图改编,有趣又渗透了数学文化。整节课充分展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又运用于生活,落实了新课标要求“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世界”。

教研组点评:

本节课有以下亮点:1、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设计多种情境,让学生全身心投入课堂中,课堂产出的所有结论均是由学生自然生成。2、渗透数学文化。将宋代“关扑买卖”改编为学生能理解的例题,既能让学生理解本节课的知识点又能了解数学与生活息息相关,感受数学文化力量。3、关注单元结构。六年级这一册书可以用部分与整体这个大单元来解读,本节课中开篇用百分数引入,中间用分数解决问题,转盘的等分又为后面的扇形做铺垫,体现了单元教学的整体思想。


23.jpg


英语教研组

朱伊老师课例展示《Rules and signs》。本节课通过创设情景,设计了学习理解、应用实践、迁移创新三个层次的活动。基于阅读课型的特点,基于学情,立足课本,充分挖掘教材内容,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创新思维。

教研组点评:

本节课有以下亮点:1.读后的输出活动培养学生迁移创新能力。通过从生活中发现标识—认知标识—识别标识—再到创造图标教学活动的层进设计,让学生创造新的标识,培养了学生的迁移创新的能力。2.教学活动借助纸笔系统,丰富了课堂的互动评价。学生在小组讨论展示活动中,借助纸笔系统,分享小组的创意图标,使创意“可视”、评价“可见”。


4.jpg


理化教研组

张贤鹏老师课例展示《电路》。本节课创设真实情境,引导学生观察、发现并探究电路及电路的连接方式。运用希沃白板系统和纸笔系统,展示学生学习和绘制电路成果的同时,有效突破教学难点,提高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


教研组点评:

本节课的亮点有三个:1.充分体现技术支撑下的教学活动设计与实施。张老师在组内交流,全班展示、交流评价等教学环节中,适切使用“纸笔系统”,采集、展示学生学习与讨论的成果,突出学生思维形成的过程。2.关注学生学习素养,通过小组实践、交流活动,强调用铅笔、直尺作图的规范,按照一定规则连接电路,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物理学习习惯与态度。3.凸显学生主体地位。在课堂活动的各个环节中,学生或主动参与、或上台交流小组观点,思维碰撞,使学习真正发生。


6.jpg


综合文科教研组

谢盈盈老师课例展示《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本节课基于七年级学情,通过文献和图片史料引入新课,化抽象为形象,并在史料解读中提供学法指导,培养了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落实了新课标要求。纸笔系统的应用能及时反馈学习成效和理解程度,优化课堂组织,提高了课堂效率。



教研组点评:

本节课有以下亮点:1、落实了新《课标》要求:本节课结合史料及地图进行思考探究,提升了学生的时空观念、历史解释、史料实证等历史学科核心素养。2、创设生动的历史情境。将张骞两次出使西域目的、时间、结果等对比,让学生在陌生、复杂、开放和真实的情境中进行自主探究和合作探究,培养了学生归纳概括史料实证的能力。3、运用纸笔系统,优化课堂组织。引导学生自主合作和探究,拓宽了学习空间,提升了课堂学习效果。


 


8.jpg

艺术教研组


吕金鑫老师课例展示《北方山歌——信天游》。本节课通过听、辨、唱、演等活动方式,引导学生感受中国民歌——山歌高亢的音色,自由宽广的旋律和随性真挚的情感。课标引领下的活动设计基于学生学情,贴近学生生活。即兴编创歌词的体验性活动,以“校园”为题材,学生根据旋律编创合适的歌词,充分焕发学生积极情绪,获得良好的艺术体验,提升音乐素养。


教研组点评:

本节课有以下亮点:1.本节课营造了一个开放的学习情境,通过音频、图片的环境创设,让学生快速融入到陕北名歌《信天游》和的陕北地区的文化氛围中。2.本节课依托音乐学科课程标准要求的三类活动(体验性活动、表现性活动、创造性活动),在课堂音程模唱、旋律跟唱,引导学生聆听、欣赏作品,从而实现与音乐作品产生情感共鸣。在此过程中,吕老师利用纸笔系统,组织学生进行抢答、选择,实现师生的实时互动,及时得到课堂反馈。3.引导学生在情境中迸发创意,开展创作性活动实践,通过小组创编活动,让学生能够体验创造的喜悦和自我音乐素养的提升的愉悦。


93.jpg


02

感悟思考篇


为达到全员培训的目的,基于学习实践、教学节活动参与情况,老师们围绕新课标学习与数字赋能课堂的实践核心内容,在UMU平台撰写感想。

本次教学节课堂展示活动,为各学科教师搭建了相互学习平台,营造了浓厚的学习氛围,老师们通过观摩学习、听课评课、反思感悟等一系列活动,深刻理解了新课标的内涵,数字赋能课堂的新样态,在课堂教学中大胆创新、勇于实践,使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新气象。


撰写:吴静芬

编辑:邹炜华

审核:陈迎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