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庄中学开展数智环境下教学实践研究分享
当课堂互动数据实时流转于分析面板,当教学成效通过可视化报告清晰呈现,课堂会有怎样的变化?数智环境与工具的发展,使得教师能真正“看见”课堂、“读懂”学生。9月12日,丰庄中学开展了“循数智之道 证教学之美”教学实践研究分享,全体教师参与本次活动。
板块一、案例分享
学校数智环境教学实践项目团队围绕循证教学、教师循证推理能力分享了团队的研究内容。循证教学让教师的每一个教学决策都有数据支撑,每一次教学调整都有数据依据,为后续教学迭代提供了“数智”支撑。团队教师遵循教学设计实践、AI循证系统生成报告、解读报告课堂复盘发现问题、采取行动迭代教学四个步骤开展实践研究,形成了一些研究案例。
张金秋老师结合AI课堂智能分析报告,发掘课堂存在问题,如:思维深度塌陷、时间分配失衡、参与假象等。她分享了自身通过重构逻辑链,增设思维脚手架、将空泛提问转化为分层探究,搭建时空桥梁等方式重构课堂的经历,实现“教知识”向“育思维”的转变。
蔡戴茜婷老师依据AI诊断报告中“教师讲话时长32分钟”、“课堂中教师提出初阶思维问题的占比较大,高阶思维问题仅有5次”内容,发现教学中存在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参与度低,缺乏高阶思维问题的现象。根据报告数据及建议,从增加师生互动、压缩讲授时间、留给学生更多思考时间等改进后续教学。
谢盈盈老师基于AI分析报告,发现课堂中存在教师高阶思维问题较少,学生连续发言时长少,缺乏思考时间等问题,从改进“问题链”设计、更改课堂追问策略等方面进行教学改进,帮助学生学会历史解释,提升学科素养。
卢蔚巍老师基于AI报告中的课堂初高阶思维问题平均提问次数、反馈类别次数及占比、评价标准等数据,发现教学中的主要问题为引导性评价不足,评价标准较单一且缺少可测评的表现性指标。在教学中从优化话论设计、增加针对不同层次学生的差异化评价标准、制定具体的评价量规等方面改进教学。
四位老师的分享聚焦“数智”本质,依托数据采集、证据分析,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优化课堂教学。她们利用平台报告解读数据,从核心素养提升、学生课堂参与度、问题链设计、课堂过程性评价等方面进行循证教学,发展了教师个人循证推理能力。
板块二、学校循证式教研流程指南发布
学校教导主任邹炜华发布了学校循证式校本教研流程指南并进行了解读。
学校将依托AI课堂分析系统平台,深度构建丰庄中学“数据驱动+教研实践”的校本循证教研模式。借助AI课堂分析系统、教学自评与观察表、教学工具与观察量表等技术支撑,开展徇证教研。邹老师向全校教师详细解读了徇证教研“455”流程,明确后续开展循证教研的流程与重难点。
校长陈迎春鼓励教师们拥抱数智时代,积极参与循证教研。期望通过循证式教研的实践,教师们能持续改进课堂教学,迭代教学方式,教研组能突破教研痛点,形成教研案例,提升教研实效性。
本次分享会虽然落下帷幕,但学校对数智环境下教学实践的探索之路才刚刚开启。后续将以教研组为核心,通过专题培训、课例打磨、案例分析等形式,帮助更多教师掌握“用数据说话、以证据改进”的教学成长路径。期待课堂教学能在数智与循证的双向赋能中,真正实现“以证提质”的目标,让教学之美在科学循证中愈发鲜明。
撰写、编辑:吴静芬
审核:陈迎春